互聯網有一項8秒原則。用戶在訪問網頁時,如果時間超過8秒就會感到不耐煩,如果下載需要太長時間,他們就會放棄訪問。網宿的服務就是為了解決用戶訪問互聯網網站的“時間饑渴”。
在3億多中國網民瀏覽網站、使用各種互聯網服務的背后,創業板中的網宿科技(300017.SZ)正是各大互聯網網站背后的服務提供商。
網宿科技主營業務是提供服務器的托管與網絡接入、內容的分發與加速等。公司的兩大主要產品為CDN(內容分發加速網絡)服務和IDC(互聯網數據中心)服務,客戶群為各類門戶網站、網絡游戲運營商、電子商務網站、即時通訊網站等。
正面:增長有基礎
中國寬帶用戶的增長,刺激互聯網創新應用的快速興起,互聯網淘金者們都需要為網絡資源投入大量成本。目前,網宿服務的客戶數量近2000家,是目前市場同類公司中擁有客戶數量多、行業覆蓋面廣的公司之一。
特別是在網絡游戲與流媒體行業,網宿科技與騰訊網、新浪網、搜狐網、土豆網等均建立了服務關系。去年,公司專業IDC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。
但IDC行業的問題是市場充斥了上千家企業,競爭過于激烈,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比例也僅為6.41%.
國都證券研究報告認為,公司有相對技術優勢,研發了互聯網業務平臺服務的核心技術,客戶群穩定,許多知名網絡公司均與公司簽訂有長期服務合同,這為公司的業績增長提供了有效保障。
國泰君安研究報告認為,網宿科技著重培育高端市場,如與中國大的即時通訊提供商騰訊保持合作。網宿招股說明書顯示,網宿科技每年為騰訊提供大概65%的CDN和35%的IDC服務,僅今年上半年就為企業帶來超過4000萬元收入。
網宿2009年上半年已實現營業收入1.41億元,同比增長了44.71%.公司的兩大主要產品之一IDC服務,2007和200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72.91%和100.32%.傳統的IDC業務是公司的業務基礎,增長保持穩定。
反面:爭議CDN
網宿的IDC業務業界觀點保持一致,傳統業務IDC業務的收入近年來一直保持著60%以上的年增長率,占總收入的比例也均保持在50%以上,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。而對網宿未來的爭論焦點集中在CDN業務之上。
2006年至2008年,網宿CDN業務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越來越大,由2006年的12.99%增長到2008年的35.85%,CDN業務逐漸成為了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,且占公司營業毛利額的一半以上,已經是公司的重要利潤增長點。
IDC是為網站提供為基礎的互聯網服務器和帶寬,而CDN則是更進一步,為了滿足更為快速和大量的流量需求,核心的目的就是提高互聯網訪問質量。
CDN(內容分發網絡)目的是通過在現有互聯網中增加一層新的網絡架構,將網站的內容發布到接近用戶的網絡“邊緣”,使用戶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內容,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。
根據思科等公司的調查,視頻流量已經逐漸占據了互聯網流量比例的大部分,未來這一趨勢還將持續。中國那些與YouTube同類的視頻網站正經歷著訪問量的井噴式增長。土豆從風險投資取得的上千萬美元中有相當一部分流入了CDN服務提供商的口袋,因為他們可以幫助互聯網網站提高訪問速度。
網宿董事長劉成彥表示,3年內網宿CDN業務會超過IDC業務。今后公司逐漸從以傳統型的IDC服務為主轉變成IDC服務和CDN服務并重的業務體系。
但這些錢并不一定都落入網宿的口袋。聯合證券等一些機構研究報告認為,公司未來發展遭遇的風險首先是視頻網站盈利問題一直未解決,未來發展速度出現相對放緩;二是公司核心客戶如騰訊等未來可能自己解決CDN問題,減少外包;三是面臨同行強大的競爭壓力,以及華為等CDN設備商和基礎電信運營商潛在的進入風險。
網宿的客戶集中度較高是現實的情況。劉成彥表示,騰訊今年上半年和網宿科技的業務量高達4100萬元,而且還在上升的趨勢。騰訊、新浪、土豆目前是公司的大客戶,網宿科技是土豆網CDN外包服務的大提供商。
相關CDN服務商負責人對CBN記者表示,雖然網站們可以自己做CDN,但是成本不低,因此外包給專業的CDN服務商應該更為合適。而且,由于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,更是給了CDN發揮作用的空間。
先跑好馬拉松再說
筆者曾聽到這樣的論調,凡是在上一輪互聯網泡沫中頑強“活”下來的企業現在看來都過得不錯,網宿科技就是這樣。
與互聯網打交道,容不得“慢半拍”,網宿科技“跑”得還算快。畢竟在國內,IDC與CDN業務尚“走”在初級階段。短短9年,IDC市場份額排名全國第一, CDN市場居第二位,網宿科技也真夠“賣力”。
回過頭再來看看行業現狀吧,截至2008年底,我國專業互聯網業務平臺服務商已超過千家,市場集中度較低,各服務提供商市場份額較小,缺乏強有力的市場領導者。一位接近企業的人士在過會后曾帶著期盼的語氣表示,網宿科技終于可以有更多的資源去整合這個分散的市場了。
真的要整合嗎?應該不是吧,筆者為網宿科技盤算了一下,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,怎么著也輪不到先急著動筷吃小魚吧,況且現在你的胃還沒養到足夠撐得下。
互聯網的步伐不會停下來,未來互聯網的內容肯定將不再局限于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、軟件,新互聯網應用帶來更多的網絡內容形式,將需要更新的配套技術來跟進,這注定會是一場馬拉松。
在這里,忍不住想提醒一下,要持續地與互聯網“合拍”,還是花點心思在研發上吧,行業整合還是等以后再說,要想“獨孤求敗”還不到時候。
|